当前正值晚造水稻谷种催芽的黄金时期,浸潭镇紧抓天气晴好有利时机,忙夏耕、备生产、保秋收,紧锣密鼓地铺开晚造水稻耕种工作,为全面粮食丰收、农户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据统计,浸潭镇夏种粮食任务数为25476亩,目前已完成25515亩,完成率为100.15%;其中,水稻已种植21468亩,完成率为103.91%;大豆已种植1280亩,完成率为100.08%;玉米已种植3360亩,完成率为100.30%;薯类已种植188亩,完成率为100.53%;花生已种植7303亩,完成率为100.18%。
水稻要丰产,育秧是关键
打湿秧田、平整苗床、播撒谷种、支好拱膜、覆泥压边......走进浸潭田间地头,处处展现出一派繁忙景象。
为保障晚造水稻耕种顺利开展,浸潭镇抢抓时令,同步部署开展早稻收割和晚稻播种工作。针对辖区内的气候条件及生产条件进行培育,开启水稻育秧“加速”模式。同时,多次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,对温度、水分、养分、除草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,全力做好水稻育秧工作,有序推进晚造水稻生产。
此外,浸潭镇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的积极性,广泛宣传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和化肥减量增效等惠民惠农政策,鼓励广大农户优先种植粮食作物;通过采购3000斤优质水稻种子,在大湾岗村统一育秧,育秧面积约30亩,插抛面积约1200亩,培育秧苗将派发给农户,进一步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,提高水稻种植效率。
多措并举,力争粮食稳产丰收
近年来,浸潭镇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,细化粮食耕种任务数,通过粮食生产挂图作战表,压实工作责任,营造各村“比学赶超”的浓厚氛围。同时,对辖区内的撂荒耕地分线路进行有序复垦复种,已完成复耕复种面积2000多亩。并对相关地块因类施策,在水利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块优先种植水稻,在旱地种植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,进一步保障粮食生产工作。
为了实时跟踪水稻的动态成长,浸潭镇组织种植大户、专业技术人员、经验丰富农户成立了一支“种植专业队”,为农户、散户提供种植技巧、病虫害防治、农资产品和农用机械等指导和服务工作,常态化到田间地头“传经送宝”,及时解决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;此外,充分发挥科技兴农的支撑作用,大力推广无人机播种等农业机械技术,发展良种良法,切实打通农业科技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助力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。
坚持兴水利农,扎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
农谚有云“有收无收在于水。”农田用水量大,水利设施的完善程度对粮食和农业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。
为打好农业生产“保卫战”,浸潭镇积极开展完善耕地灌溉工作,以建设水利设施为中心,切实解决晚造用水不足的问题,对高华塘、高车、新围等五个村的水泵进行更换及维修,修缮后的水泵灌溉面积达8000亩,受益人数达1万人,耕地灌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
通过水利兴建、蓄水加固、排查整治水库等,浸潭镇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、防汛抗旱能力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保障了农业生产灌溉用水,扎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。下一步,浸潭镇拟在六甲洞村新建泵房以及安装水泵,及时排查收集各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需求,确保蓄水充足,全面夯实农业水利基础。
接下来,浸潭镇坚持夯实粮食安全责任,有效推进粮食种植高质高效,强化夯实农业生产基础,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功能布局,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全心全意全力守好群众的“米袋子”,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。
村民正在抢抓农时进行育秧
一排排秧苗整齐排列
耕田机来回穿梭作业